您的位置: 首页 >德育天地>德育故事

九品廉吏暴式昭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5-11-11 12:04:42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九品廉吏暴式昭

西山实验初二5班   王欣羽

《林屋山民送米图》是我偶然间在书中看到的一幅令人肃然起敬的图画。林屋,这不是我家校的一隅小村吗?怀着这样的好奇心,我开始了对这幅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名画背后故事的探索。

原来,这正是发生清朝时期,在我家乡——西山以为巡检身上的感人故事。而这位被大清朝委任为西山巡检的人,正是家喻户晓的廉吏——暴式昭。

任了五年巡检的暴式昭被罢了官,他管理西山,处处为西山人民着想,一次次地上奏,为民请命,这让他的上司很是恼火。一个小小的西山,竟然被暴式昭弄得如此“麻烦”。暴式昭的好友也不由得替他暗暗担忧,于是这样告诫他:“百姓之讴歌万不敌上官之考语,足下宜慎之。”意思是暴式昭的确为西山做了很多好事,但也要他注意,因为他做的这些好事,全部的利益都在于百姓,难免触怒他的上官。但暴式昭丝毫不为所动,没有改变他的为名请命的初衷。

木秀于林,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结局。清末,官场腐败黑暗,暴式昭这么一个耿直的人,的确是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,一纸贬文终是来了。

他任官时,是十分造福百姓的——为民修桥铺路,填河垦荒,或是修缮祠堂,维护古迹等等。他做的这些事情,钱款都是自己支出的。而他只是一个九品小官,微薄的俸禄并不能派上什么用场。为了能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,他们一家能典当的都典当了,连夫人的首饰都一起当了。当他一被革职,家务分文的包含四兆家很快就断粮了。

接着,就发生了令人唏嘘而又心生敬意的百姓冒雪送粮之事。

当地的老百姓知道暴式昭因被革职而断粮后,纷纷自动送粮来暴家。消息很快传开,全息术的人民都知道了,他们感念暴式昭之前的种种廉德,都从家中拿出了各种物资,有送米的,有送柴的,有送炭的,数不胜数。后有记载曰:“蔓延至八十余村,为户七八千家……”一月之中,工收米百四石八斗,柴约十倍于米,他若鱼肉鸡鸭、糕酒果蔬之类,不可纪数。”这段话出自胡适先生的《六十年前洞庭山的一个故事》一文中。

你听说过做官做得这么穷的一个人吗?在我们脑海里,当官的人总是富甲一方的形象,而暴式昭针的是一个例外。在当年的西山,典当商每年都会以保护费的名义向巡检纳钱三百六十千,而暴式昭却将钱全部献给西山“继善堂“,自己毫厘未取。通过这样的一件事,也许就能解释他竟然穷到无米下锅之疑了吧。

“世上穷官谁与比,罢官不见炊烟起。”这就是暴式昭。在任时心心意意为着百姓着想,自己却穿草鞋,住民房,也正是这种全心全意为百姓的作风,为他赢得了百姓衷心地爱戴,在他迫切需要接济时百姓自发送米。谁说:“百姓之讴歌万不敌上官之考语”呢?我觉得,不仅敌得,还能“胜得”,上官之考语不过令人升一时之官,而万民讴歌,即使衣衫褴褛又怎样。他短短五年的巡检任期,就创造了流芳百世的佳话。

正是因为暴式昭的廉昭,才让百姓们爱戴他,尊敬他,衷心地记住他。我们作为西山百姓的后代,也会记住这位千古廉吏,记住他两袖清风,一心为民的精神。这就是九品廉吏暴式昭给后世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